1、父母應該做孩子最信賴的人
父母經常對孩子用“不準”、“不能”這樣的詞語,拉大了和孩子之間的距離,甚至成了對立的角色。以上這些問題,可以全部用這個辦法解決,就是先和孩子做朋友。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先和他們成為朋友,走進他們的內心,取得他們的信任,然后才能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
經過調查發現,那些能經常抽出時間陪孩子的父母,很容易取得孩子的信賴,更容易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而那些在孩子問題上做“甩手掌柜”的父母,想回頭來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難度非常大。
可見,雖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但也是有先決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要平時多溝通,不要等到孩子出了問題才想起來關注一下。
孩子在一個家庭里,特別是中國家庭里,有著特殊的意義,他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后代,更是一個家庭甚至兩個大家庭的未來和希望,任何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現任何問題,特別是心理上走入誤區。但是人的成長必須經歷這些事情,孩子出現心理問題也是成長當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出現問題不要緊,只要平時準備充足,父母做好孩子的心理醫生,就能順利幫孩子渡過人生中的這些難關!
2、孩子的各種行為其實是一種傾訴
孩子的焦慮往往會通過在大人看來很不理解的、甚至是怪異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厭食、嘔吐、咬人、尿褲子、極度害羞等。這些問題在父母看來就是一種病,他們會在第一時間尋求醫生的幫助,可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尋醫問診不僅沒有減輕孩子的癥狀,反而加重了他們的負擔。
TMS,十二歲,尿床。TMS兩年前和四年前分別去過一家專門治療尿床的診所,但是這些方法都沒有任何幫助。他嘗試夜間使用二十毫克(兩次噴霧)去氨加壓素之后情況有所改善,但是只要不使用這種噴霧,癥狀就會反復。
心理醫生在與TMS和他媽媽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家庭組成不僅有點特殊,而且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還常常出現痛苦的因素。TMS向心理醫生坦誠地說出了他的無助,他認為自己尿床是因為跟他殘疾的哥哥一樣,小便失禁,且他相信這個問題根本就無法解決。正是因為TMS心里有太多憂慮,所以才導致了尿床癥狀的出現。TMS的尿床,其實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哭泣。
MK,不到三歲,纏人,經常嘔吐。MK的奶奶對于他總是剛剛吃下食物就開始嘔吐的行為不能理解,MK的爸爸決心要讓孩子感覺快樂,但發現很難滿足MK的要求。而且MK不能忍受“分離”,每當他們要從MK身邊離開時,他就會陷入恐慌。
通過交流,心理醫生了解了MK小時候一些充滿創傷的經歷,這些創傷的經歷讓他害怕被“拋棄”,擔心會像失去媽媽一樣失去爸爸和奶奶。所以他“發現”了一種癥狀,并利用這種癥狀引起照顧者的注意從而減輕自己的焦慮。
通過以上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所表現出來的病態行為并不是身體上的疾病,而是對內心焦慮和恐懼的一種傾訴與表達。如果我們能夠找到有效的方法,讓他們放心并明白這些癥狀背后的原因,那么孩子的癥狀便會不藥而愈了。
3、G女士的例子
今天我叫兒子起床上學的時候,他低迷地說:“媽媽,我有點不開心?!比绻莾赡昵奥牭竭@句話,我腦子里會緊張閃過好幾個念頭,他是不是不想去上學?他是不是上不了學?該怎么去應對?現在的我卻非常平靜,坐下來問他: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說:脖子有點不太舒服。是我陪他一起做深呼吸和按摩,慢慢地,孩子變得輕松平靜。完,就從床上爬了起來,隨后早餐胃口大開,開開心心上學去。這種從容愉悅的氛圍,在以前我是不敢奢望的。
不接納孩子的本質,是親子關系不和的根源,我的兒子很特別。首先,他是難養型孩子,適應環境很慢,情緒變化激烈。其次,由于有兩年不在我身邊,他有著嚴重的分離焦慮。
焦慮到,上幼兒園可以哭幾個月,無法參加任何興趣班,原因是會哭著想媽媽。原以為給足更多的陪伴和安撫就會好轉,沒想到入小學才是最大的噩夢,他的哭鬧變成歇斯底里的反抗,甚至向我們求饒,學校很可怕,請不要讓我去那里。
我感到無比挫敗,為什么我日夜陪伴他,卻反而讓他越來越緊張和害怕?帶著質疑和不理解,我對他有了很多的指責和不滿。小小年紀的他,經歷了人生最暗黑的一段時光。我們都不知道怎么了。我不斷讀書學習,試圖破解這個謎題,并期待老天開恩,給我一個奇跡。然而,每次接到老師消息,全是熄滅我信心的冷水:他又沒有做好,他又寫得不正確……于是,我繼續糾正著他的行為。直到有一天夜里,我夢見自己回到了小學一年級。當時的我是個不到五歲又沒上過幼兒園的孩子,卻要求坐到位子上認真聽講,認真寫字。既茫然又無助,身邊卻伴隨著老師的呵斥,我哭得聲嘶力竭,卻無一人看見我……我嚇醒了,是的,這是我小學真實的體驗,那份對學校的恐懼幾乎影響了我三十年。
醒后的我,終于找到了答案。之所以一個智商和注意力全都正常的孩子會如此害怕上學,是出于他對我的忠誠。我把自己對學校的恐懼投射到他身上,他完全接受了這個投射,包括對學習的焦慮和恐懼,繼而誓死不要去學校,哪怕被人嘲笑是另類。很難適應、總是做不好、不被理解和接納.......
當時的我不就是現在的他嗎?從那個夢以后,我完全改變了對兒子的態度,我學著接納最本真的他。關心他勝過他的學習,陪伴他而不對他有任何要求。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他無條件的支持,在他感到不安的時候,引導他做情緒的放松。漸漸地,他笑容變得更多了,并告訴我有了新朋友。雖然學習進展不大,但會和我分享每一點滴的進步,就在昨天晚上,他誠摯地說:我好幸福,因為我有世界上最好的媽媽。我知道他的安全和喜悅來之不易,但我深信,這份安全會成為他奔向未來的動力。我們以為孩子是很難教育的,到現在我深刻理解,一切難點,都來自我們對孩子的不接納,不認同。
而一旦找到了自己不接納的根源,并作出改變,治愈孩子,也治愈我們的關系。
4、有一種自閉癥是缺愛,而不是基因問題
最近聽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個老師的兒子在3歲確診自閉癥,無法和人正常的交流。作為母親,當然是很難過的,但這位老師在難過之后,就是臣服于事實。
她說:就像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棵樹一樣,我接受孩子和別人的品種不同。除此之外,她對孩子有一份覺知,她感受到孩子需要更多的愛去灌溉。于是從那以后,她每天幫孩子做按摩,并且每推一下,就對孩子說一遍“我愛你”。
全然付出,卻不期待回報。兩年后,孩子變得開朗愛笑,可以正常慢慢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入學后考驗再次來臨,連續三年,孩子的成績都是年級倒數??粗鴭寢尣慌u不懲罰,孩子甚至既愧疚又疑惑:你為什么對我這么好,為什么不罵我?
媽媽說:因為我們曾經是一體的??!過去你生病了,我愿意陪著你,如今你學習遇到困難,媽媽同樣愿意陪著你去體驗。從那以后孩子卸下了心中的愧疚和負擔,反而可以在學習上專注地投入。
一年后他的成績一路逆襲,最后成了年級第一名。有哲學家說,只有愛能創造奇跡,如果一個人無法體驗到自身的價值,無法和他人建立好的關系,只有一個原因,他沒有感受到家庭對自己全然的愛。而反之,一個孩子即使有個最糟糕的起底,但只要父母跟著他從地平線上一起發力,他就能拋卻雜念,去創造奇跡。
5、你是否知道真相是這樣的?
童年缺失父母的愛,
一生都很難真正愛自己和他人,
也很難有幸福喜悅感。
報復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不開心,
比如離婚、失業、生病等。
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請在暑假帶他來!
七彩會讓你知道什么是孩子的匠心獨運!
所有的結果都是由你創造的!
都與童年有關!
你的一句話,
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0-21歲,至關重要
你真的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嗎?
你確定你給予的是TA最需要的嗎?
你確定你是在培養而不是在傷害?
你確定你的期待就是TA的夢想嗎?
你們的關系是否越來越疏遠和對立呢?
5、胎兒期的潛意識
1、剖腹產的孩子做事情交朋友容易沒動力都比較被動。
2、腳先出來的孩子會一直很驚訝。
3、臍帶纏身的孩子會在掙扎中才成功。
4、用助產鉗生出來的孩子會經常被迫放棄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一有人命令TA就馬上完成,程序不同而已。
5、孩子卡在第一階段時:從受孕到孕期2個月的孩子會恐懼、擔心、猶豫,無人生目標夢想,無反應,無行動。
6、卡第二階段:第2月一8月器官逐步形成身體擴展,子宮空間開始不夠,會覺得掙扎不舒服不快樂,老覺得有人讓TA死。
7、卡在第三階段出生前三天,長大后最終得到的成果總是不如意,不能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