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關系對子女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美國圣母大學馬克·卡明斯的研究結果可以清楚地回答這個問題。
一旦父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也會導致他們血壓急速上升。如果父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過,尤其是低于10歲的孩子,那么事后他們很有必要當著孩子的面做些親昵動作,好讓孩子看到父母已經握手言和,恩愛依舊。
也就是說,家長要以擁抱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倆人之間的沖突與矛盾已順利化解。想要讓血壓升高的孩子恢復正常血壓,僅靠語言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孩子已經超過10歲,他會從父母將矛盾化解的過程中,學會如何解決現實生活中面臨的矛盾與沖突,對其成長十分有益。
2、事實證明,父母的矛盾會直接轉移給孩子
埃里森·夏皮羅(現就職于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表示,只要觀察孕后期3個月間夫妻的爭吵過程,便可以根據他們的爭吵方式預測出將來他們的孩子在3個月月齡時笑與哭的次數比率。
那些能冷靜且溫情解決矛盾的夫妻,他們孩子往往笑比哭多得多。這樣的孩子即使在憤怒時,也能讓自己冷靜下來,并且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平靜。
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特羅尼克發明了一種“無表情游戲”研究方法。大人在看孩子或嬰兒的臉時,不微笑,也不做任何表情,即面無表情。
這項研究的核心在于,研究人員不帶任何表情,只是用一種完全僵硬的表情看著孩子。
你會發現,當孩子面對一張面無表情的臉時,先是表現得慌張無措,繼而將視線轉移。隨后孩子會努力試圖改變大人的這種表情。小家伙會先看看大人的臉,然后將目光轉向別處后,再次去看大人的臉。
如果這時大人仍舊是冷冰冰的板著臉,那孩子會再次轉移視線,并重新嘗試與大人對視。這樣嘗試三四次之后,孩子會終于忍不住哭泣,并開始表現出煩躁。
這項研究表明,即使是僅3個月大的嬰兒,也具有輪演劇目(一個劇團中的多項劇目在短期內輪換演出)能力,即帶動大人與之互動的方法。
3、要教育孩子,先看看自己
孩子看似是與爸媽是分離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同一屋檐下,與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媽,夫妻兩人的關系好與否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性格。
爸媽恩愛→孩子性格健康開朗
由于父母關系很好,孩子也會對婚姻產生美好的感覺和向往,能有健康的異性戀。
爸媽感情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媽感情淡薄,兩個人常??客ㄟ^孩子來交流或維系家庭,在父母關系的作用下,孩子被過多關注或干涉,性格會變得任性和自私。
強勢媽懦弱爸→男孩子膽小、自卑、懦弱
由于爸爸軟弱,大權旁落給母親,孩子總會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認同,女兒會向強悍的母親認同,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強悍的女兒,兒子就會變成沒有擔當的懦弱、自卑的兒子。
爸媽過早離異→孩子冷漠、沒安全感
生活在離異家庭中的孩子,更易發生犯罪和焦慮、抑郁、敵對、報復、冷漠等心理障礙問題。
爸媽愛相互指責→孩子敏感、愛找借口、執拗
爸媽喜歡相互指責,這樣的家庭環境,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處世方式。以后對爸媽都不會尊重。一方攻擊另一方,想借此讓孩子對另一方不滿,最后帶給孩子的只是傷害。
爸媽愛打架→孩子喜歡暴力、脾氣暴躁
父母吵架對孩子而言,卻是天塌下來了,他的安全感會受到很大沖擊。一個孩子的成長是生物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不良的環境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有些創傷終身難以愈合。
4、研究數據背后的真相
1930年,斯坦福大學的劉易斯·特曼教授開始對天才兒童進行研究,他把這些孩子稱為“白蟻”(研究者劉易斯·特曼教授的姓名Terman和“白蟻termite”相似,于是把這些被測對象冠以“白蟻”昵稱)。到了1995年,一位名叫弗里德曼的心理學家對當年的那些“白蟻”產生了興趣,于是繼續研究他們。
研究結果表明,父母離婚的子女,其壽命要比平均年齡縮短4年;而離婚當事人壽命則縮短8年。
這項結論表明,一個人與親近的人之間的交際關系是否優暢,將直接影響他的壽命長短。這一研究結果后來逐漸發展和擴大到“社科”領域。
離婚不但會縮短人的壽命,還會影響人們抵抗疾病的免疫力,進而影響健康;另外,兒童的社交能力也會大受影響。
離異家庭的孩子往往更具攻擊性,且不容易融入同齡圈子;患抑郁癥和其他內在障礙的幾率也會高出許多。
為了了解夫妻對婚姻的滿意指數,研究人員針對他們的子女進行了簡單的實驗。具體方法是24小時跟蹤采集孩子尿液,檢測其壓力荷爾蒙指數,從而間接了解父母對婚姻生活的幸福指數。這種測試結果與直接詢問夫妻本人獲得的答案驚人地接近。
這項研究表明,父母關系不和諧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讓孩子備受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