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兒童抑郁情緒?
兒童抑郁情緒就是小孩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的一種精神障礙性疾病,這種疾病在兒童時期的發病率,以美國的研究發病率大概是1%,到青少年時期可以上升到5%左右。在發病的兒童當中女孩更多一些,男女比大概是1:2,也就是說女孩是男孩的2倍,它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就是孩子會表現為比較愛發脾氣、煩躁,有的孩子是食欲下降、不愛上學、離家出走,甚至有的孩子有自殺的傾向。
2.兒童抑郁情緒的特點
A、情緒波動大,行為沖動,成年人抑郁情緒常見的表現如體重減輕、食欲下降、睡眠障礙、自卑和自責,這些表現在兒童、青少年抑郁情緒不常見,相反,激惹、發脾氣、離家出走、學習成績下降和拒絕上學卻十分常見。
B、部分兒童還不能準確表達內心的感受,如憤怒和沮喪等;有些則在表達認知癥狀時,如絕望和自卑還存在困難。
C、不同的年齡段各有特點:研究發現3~5歲學齡前兒童主要表現特點為明顯對游戲失去興趣,在游戲中不斷有自卑自責、自殘和自殺表現;6~8歲的兒童主要有軀體化癥狀如腹部疼痛、頭痛、不舒服等;其他有痛哭流涕、大聲喊叫、無法解釋的激惹和沖動,9~12歲兒童更多出現空虛無聊、自信心低下、自責自罪、無助無望、離家出走、恐懼死亡。12~18歲青少年更多出現沖動、易激惹、行為改變、魯莽不計后果、學習成績下降、食欲改變和拒絕上學。
3.兒童抑郁情緒的成因
遺傳因素:有結果顯示家族內發生抑郁情緒的概率約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緣越近,發病率越高。
家庭因素:有研究表明,兒童抑郁與母親有關,而與父親無關。對于家庭關系的研究均表明兒童青少年抑郁與父母婚姻關系破裂之間存在明顯關系,女孩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離異的困擾而出現抑郁。
社會因素:有研究表明,同伴關系差的小學生與具有良好同伴關系的小學生相比,更易患抑郁。
排除遺傳、性格、家庭缺失、學校霸凌等方面的原因,兒童抑郁情緒發病的最主要的元兇是父母期望過高和學校學習壓力過大而產生的“習得性無助”。
失業、離婚、財務危機等生活事件均有可能誘發成人抑郁情緒,而類似事件對兒童和青少年而言并不稱其為壓力。而大人期望過高,學習壓力過大,是抑郁情緒低齡化的主要原因.
曾有報道一個11歲男孩,居然把遺書都寫好了,還好被同學在書包里發現了。這個孩子原來很活潑。但同伴發現他慢慢地說話少了,也不愿意動。他的問題,主要就是學習壓力太大。
目前國內的教育太強調學業,導致很多孩子學習負擔過重。很多家長不去考慮怎么體現自己的價值,而是過早地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想通過孩子來實現他的心愿。這樣一來,全家的遠大目標就都落在孩子一個人身上,給他造成非常大的壓力。父母很愛孩子,但期望值非常高,這就是一種“不良教育方式”。
4.兒童抑郁情緒的案例
一周前,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8歲病秧秧的女兒找到心理機構,主訴女孩一提上學就胃疼,不愿上學,而醫院檢查下來卻找不到胃疼的病因。給她做了綜合心理健康測試SCL-90,不禁嚇了一跳,這么小的孩子抑郁分值競達3.5以上!
在很多人的眼中兒童的世界應該是繽紛明媚和天真無邪的,抑郁情緒應該是基本人格形成之后的事,世事未明的孩子不會出現抑郁情緒。但事實上抑郁不分年齡,如果家庭和社會教養孩子方式失當,讓孩子長時間處于一種較大的心理壓力之下,同樣有可能導致孩子出現抑郁。
5.兒童抑郁情緒的群體
近幾年的調查研究顯示,抑郁情緒發病率有向低齡化漫延的趨勢,我國有近3000萬兒童和青少年曾或正遭受情緒障礙的困擾。而青少年抑郁情緒終身患病率已達15-20%,已接近于成人。一份民間機構最新調查報告顯示,12歲以前抑郁初次確診率為2.1%,13—15歲抑郁初次確診率為35.6%,兩者相加,接近四成的抑郁初次發病是在15歲之前,而因抑郁造成孩童不幸事件亦時有耳聞。
6.兒童抑郁情緒的癥狀
如果你的孩子有五條以下的癥狀,而且這些情況已經持續有兩周以上,那么你的孩子有可能得了抑郁情緒:
1、暴躁、易怒、情緒波動卻毫無理由,
2、對約會小朋友和參加活動毫無興致,
3、總是抱怨胃痛或頭痛,
4、體重下降,
5、更加嗜睡,
6、在學校的表現越來越差,
7、開始談論離家出走,
8、總是無精打采,總是抱怨太累或太無聊,缺乏自信,討論自殺,對喜愛的東西變得無所謂了。
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抑郁情緒,而以兒童的方式發泄自己的“不快樂”。抑郁情緒孩子一般有兩種表達形式:外向型癥狀和內向型癥狀。前者是以扔東西、發脾氣、煩躁不安等為主的“不安定狀態”,讓人難以和“抑郁”聯系在一起;而后者則不愛與人交流、獨自發呆,如果不受重視,也很容易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