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厭女心理?
“厭女癥”(misogyny)是廣泛存在于文學、藝術、現實和種種意識形態表現形式之中的病癥,扭曲、貶低女性的形象,表現為對女性化、女性傾向以及一切與女性相關的事物和意義的厭惡,并把婦女,尤其是婦女的性,當作死亡與痛苦,而不是當作生命和快樂的象征。
保守道德觀向來對女性言行十分敏感,一方面高調贊美女性對傳統規范的遵從,指望個別的遵從樣板救贖整個社會倫理;另一方面則對逾矩者嚴厲譴責,將之視為“禮崩樂壞”、“人心不古”的標志而痛心疾首,無論是贊美還是譴責,背后都是雙重標準的保守道德,而譴責則是一種歧視性的潛意識,厭女癥的典型癥狀:通過對女性道德,尤其是性道德的苛刻檢查和惡毒圍攻維護男性中心的傳統價值觀。
02厭女的社會表現
“一個小姑娘,為什么要自己買房子、讀這么多書、創業?這么大年紀了還沒有嫁人,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你們女人穿衣服,還不都是給男人看的”。
“你看她濃妝艷抹,一看就不是正經女人”。
你在生活中遇到過以上這些針對女性的“直男癌”言論嗎?
之所以用“直男癌”來形容這些言論,是因為它默認了一種邏輯,即男性是更優等的生物,是占主體地位的,女性則是更次等的、工具性的,是占客體地位的。
而如果要為“直男癌”在英文中找一個對應的詞匯,那么最貼切的是Misogyny,翻譯為“厭女癥”它不是 一種真的病癥,而是一個流行心理學和社會學概念。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女性也會有厭女癥;并且大多數厭女癥在男性身上其實是以“喜愛女人”的方式表達出來的,而且他們意識不到自己有厭女的心理存在。
03不僅是男性,女性也會有“厭女癥”
當我們用“直男癌”來形容一些厭女行為時,可能會習慣性地認為厭女的主體是男性。但實際上,會有厭女行為的不僅是男性,女性也會對女性(自身)產生厭惡和貶抑。
厭女行為會發生在女性朋友之間或者母女之間。 如果你是女生,可能或多或少有過被母親或身邊的同性朋友勸說過的經歷:女孩子還是要學習做家務,女孩子不要找太辛苦的工作,女孩子還是要早點結婚生孩子,女孩還是要離家近一點……說話的人,實際上已經把女性放到了被貶抑的地位上。
你可能也會不自覺地 自我嫌惡 ,比如曾想過“做女人真倒霉,下輩子要是個男人就好了”。甚至,女性努力奮斗成為“女強人”,也有可能是自我厭惡的表現。 比如有的女生會稱呼自己為“女漢子”或者“活得像男人一樣”,當用一個男性的詞匯來自豪地稱呼自己時,恰恰是她們認同男性社會價值、認為男性是更高等的群體,并希望能向男性靠攏、擁有男性的優點的表現。
04“霸道總裁”與“男主外、女主內”
“你一個女生,怎么能拿這么重的東西?這些事我應該幫你做”,“別出去拼,掙錢的事交給我就可以了”;“我的女人,應該由我來保護”……這些經常在影視作品中被美化的“霸道總裁”臺詞,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厭女行為。盡管“霸道總裁”們看起來是在對女性進行幫助和關心,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對女性的壓制和控制。
當他們在說出這些話時,默認了一個標準:女性應該是較弱小的、不占據主要地位的, 愛情和婚姻關系中都必須遵守男強女弱的規則,女性需要服從男性的支配。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厭女的男性會更愿意追求比自己在社會地位、經濟收入上更低的女性,因為他們需要確保自己的支配和控制;以及在很多“女強男弱”、“女主外男主內”的家庭里,男性經常會出現心理失衡。
05弗洛伊德提出的 “圣母-妓女”情結
弗洛伊德提出的 “圣母-妓女”情結,被認為是男性產生厭女癥的一個來源。擁有這種情結的男性,認為這個世界上的女性分為兩種,一種是“圣母” ,她們是值得尊重的,同時是與性無關的,常見的角色是妻子和母親 ;另一種則是“妓女” ,她們能夠激發男性的性欲,但得不到尊重,在各個國家的傳統文化中都屬于更下等的人群 。弗洛伊德曾如此形容:“ 對于他們所愛的女性,他們沒有欲望;對于他們有欲望的女性,他們沒法去愛。
擁有圣母-妓女情結的人,實際上是在物化女性的基礎上,給女性分配了兩種不同的用途 。他們認為,“賢妻良母”的功能在于照料家庭和孩子,而“外面的女人”則可以滿足男性的性需求。但是,女性如果想要得到尊重,就不應該有真實和正當的性需求,因此,盡管“妓女”滿足了他們,他們對于“妓女”仍然是貶斥和厭惡的。
06厭女癥是怎么發生的?
無論西方還是東方,從古至今的文化都很容易見到厭女的觀念。在我國古代,總結夏商周的歷史時就會說“紅顏禍水”,認為是妲己、褒姒等妃子導致了王朝的覆滅;潘多拉則是希臘神話中的“禍水”,給人間帶來災難和不幸。
在日常生活的語言體系中,我們與性、色情相關的臟話也更多地針對女性,比如“TMD”、“婊子養的”,都是以女性作為貶損的對象。許多哲學家、文學家,比如莎士比亞、叔本華、尼采也都有厭女的表現。
在社會文化的洗腦下,男性和女性都會不自覺地對女性進行貶抑。而且在厭女文化的社會中,男性往往會形成一個共同體,他們需要通過相互承認對方是性欲望的主體、是理應擁有更高地位的人,以此來結成同盟,共同對女性進行貶抑 ;在同盟之外的男性則會被認為是異端、弱者,可能會招致嘲笑,這使得他們更難以擺脫厭女的價值觀和行為。
07厭女癥的色彩識人心理學分析
根據色彩識人心理學的分析,有性別歧視心理的性格,往往是紅色的性格,具有大男子主義的特征,認為男人應該主宰女人,甚至部分女人也有厭女情節,核心原因同樣是紅色性格的負向表達。占有、掠奪、貪婪等。
社會逐步的更加開放,尤其是中國,幾千年來,女性幾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有諸多的職業選擇,開始挑戰很多人的固有思維認知。所以才會有,女孩子那么強干什么?女孩子買房子干什么?
在色彩識人心理學中,紅色被稱為力量之門,是0到6歲與父親的關系。
負向表達:貪婪、冷淡、懶惰、掠奪、暴力、憂郁、無力、囤積、占有、放任、物質化、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