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禮儀即服飾禮儀 ,服飾是一種文化,反映一個人的文化素養、精神面貌;著裝是一門藝術,正確得體的著裝,能體現個人良好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所謂“人靠衣裝”,內在品質和個人內涵固然重要,但應“內外兼修方為得體”。
為何要尋找自己的風格
尋找自己的風格,會減少出門穿衣搭配的精力,購買衣服會比較統一,節省不必要的浪費,更容易穿出高級感。
風格穿衣,是當下“懶人時代“穿衣的流行模式,簡單、快速、高效、時尚、大方。
穿好看的衣服人人都會,
但是怎么穿搭出自己的風格,
怎么穿出亮點,
吸引別人的眼光其實很需要技巧。
有時候不一定要全身都是亮點,
處處都是精致。
反而當你穿著很簡單的單品時,
一條有設計感的裙子,
一件很有特色的T恤,
一個夸張精美的飾品都能成為點睛之筆,
點亮你的整體搭配。
穿著衣服的場合
不同的衣服,給人不同的感覺,商務的簡潔大方,休閑旅游的舒適時尚、日常的美麗與流行。
工作時間一般穿著有棱角,顯得齊整,與朋友在一起時穿著柔美非侵略性,參加活動時穿著亮眼有畫面感。
穿著適合場景不僅提升他人舒適感,也提升自己的形象價值,你的形象價值百萬,第一印象很重要,風格是印象的持續表達。
我們每天都在穿衣服,但不同的服飾和色彩蘊藏著色彩的能量,也彰顯性格。影響外在關系、事業、財富、健康,還有內在情緒、信念、價值觀、靈魂……
在一項澳洲的調查中,85%的求偶者表示,如果沒有看到對方的照片,他們不會接觸對方。的確,在相親中,外貌吸引力可能是產生吸引力的最重要因素。盡管在不同的個人、社會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標準,外貌吸引力往往決定了兩個初次見面的人是否可以擦出愛情的火花。
不僅如此,人們對外貌的偏好還包括對“身材比例”的偏好。有調查顯示,男性比女性更注重伴侶的外表。男性在挑選伴侶時,更喜愛外表漂亮、具有吸引力的女性。
心理學對此的解釋是“首因效應(primary effect)”,也被稱為第一印象效應,指的是在行為的過程中,最先接觸的事物會給人留下深刻的認知或感知,影響人對事物的感知和判斷。也就是為什么人們常說:第一印象就是最后的印象(First impression lasts)。當然,第一印象并不總是那么準確,偏倚的第一印象往往與另外一個因素密切相關,那就是光環效應(halo effect)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從而得出整體印象,由此便常常以偏概全。
這個世界并沒有哪一個人有義務,必須通過連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你的著裝不僅僅代表著你的審美,更隱藏著你背后的處世態度與能力,所以一定要做個穿衣講究的女人!